太阳集团2018登录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稳健中飞跃——访武汉谦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郭克诚
稳健中飞跃
——访武汉谦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郭克诚
(原载《中国商界》杂志2011年第五期领袖风采专栏)
这是一个寂静的午后,没有过分的渲染和喧哗,寂静而恬淡。
走进武汉谦诚建设集团公司北京办事处郭克诚的办公室,一种淡雅之气扑面而来,九龙壁的实木雕花屏风,两把红木素圈椅,形制典雅的红木茶几,装点着古色古香,亦显示出厚重之气。这种格局,简单而不失尊贵,高雅而不奢靡。
如同他本人,稳健、儒雅,自然中流淌出淡泊,超然于喧嚣之外。
下海征程
刚刚卸任武汉谦诚建设集团董事长职位,郭克诚担任了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身轻松。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是闲人一个。
每一个闲下来的人,自然各有不同的闲法。郭克诚选择了转型。
有时候,退也是一种进。
正如他当年选择下海一样。
1984年,刚从长沙铁道学院毕业的郭克诚被分配到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那是国内最大的设计院。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虽属“老九”,但已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所以他们这一批毕业生的到来为设计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由于工作出色,1990年郭克诚加入到“京九”铁路的设计项目中,并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
内敛,不善言辞、踏实、低调,也许是搞技术出身的郭克诚的个性标签。按照他的性格,他应该会选择-直安逸地“捧铁饭碗、拿死工资”,踏踏实实地在设计院做设计师,然后晋升、然后退休的常规路线。如若是那样,恐怕如今我们的时代就少了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1992年,一曲《春天的故事》响彻中国大地时,邓小平的南巡春风也让更多谙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人们感受到了机遇,郭克诚便是其中的一位。
虽然技术出身,但“嗅觉”却很敏锐。1993年刚过而立之年。担任京九铁路设计室主任、前途一片光明的郭克诚毅然扔下了铁饭碗,离开了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他赶上了中国最后一批下海浪潮。这一批下海的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他们有知识、技术积累,还有前瞻性的预测能力,厚积薄发。和前两批下海的企业家相比,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具有清晰、明确股东意识的企业家代表。
温和,同样也是一种儒雅的稳健之道,符合君子勇的中道,过则猛烈,不及则怯弱。郭克诚拿捏得正好。
他知道自己有什么,也知道自己要什么。
下海后,郭克诚没有离开自己的专业,他四处筹款,攒够了5万元独立注册了“武汉谦诚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仍然为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服务。接手的第一个工程就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北)京九(龙)铁路路基加固项目。郭克诚踏上了民营企业家艰难创业的历程。
黄金十年
回忆就像一张老唱片,流淌出耐人追寻的怀旧旋律,曼妙,悠扬,却持久回味。
掘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郭克诚带着先进的技术,来到了昆明。而这一去就是十年。
在郭克诚的记忆中,那是艰辛的十年,是奋斗的十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黄金的十年。那十年,奠定了“武汉谦诚”在中西部及铁路、公路工程建设基础施工领域中的声望。
生活有时说起来,就是那么简单,人和人的差距,也就是一点点。郭克诚刚到昆明的时候,那里还很闭塞,虽然他有高新技术,但对于一个外乡人参与当地的工程建设仍然有很高的门槛。而且在瞬息万变、前途未卜的商海,起步总是举步维艰,郭克诚却一步步坚持下来。
成功就是因为你比别人多坚持了五分钟。创业是艰辛的,在人生地不熟的昆明创业更是不易。没有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没有安安静静的悠然恬淡。郭克诚至今仍然记得,当时骑着单车来回跑项目的那些画面,这对技术出身的他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跨越。那段时间的拼搏,虽苦犹甜。
“我对昆明的地质再熟悉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承担了云南的公路、铁路、市政、房建工程软基处理、各类桩基、地质灾害处理等200余个项目的工程施工。在云南,我们公司创下了很多第一。1996年,我们是第一个采用自己研制的‘大口径旋挖钻孔技术’的团队,当时国内所有工程都是采用进口设备,我们虽然是‘土设备',但既经济又环保,也是研制国产旋挖桩机设备的第一家。我们修建了昆明最高的建筑--南亚之门,修建了昆明最大的地下基坑,修建了云南最复杂的高速公路--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昆明金康园住宅楼B、C组团和昆明官房大厦、昆明火车站等6项工程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研制和创新工作。这也是’武汉谦诚‘的核心竞争力。”谈起那些成功的过去,郭克诚仍然一脸平静。
“我是看着昆明长大的,昆明的成长应该说凝聚了我和我的团队的心血”.十年,“武汉谦诚”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也用自己的工程记录了春城的飞跃发展。而这个过程当中,郭克诚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他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内向羞涩、说话都会脸红的设计师了。 新时代企业家的特质正在逐步被挖掘出来。
二次创业
郭克诚身上确实有一种特质,那是作为商界领袖的特质。他审时度势,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时代同步发展,这种高度,已然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所能企及的。
2003年,“武汉谦诚”已名声在外,郭克诚辞去了兼任的“武汉谦诚建设集团公司昆明分公司”董事长职务,把大部分技术骨干留在昆明,只身北上,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武汉。江城武汉,那是他梦想被激发的地方,也是他创业启程的原点。
此时,中国的建筑市场已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很多建筑公司雨后春笋般跃出,但素质也良莠不齐,竞争亦愈发显得低级
“很多小老板什么项目都接,把价格压的很低,他们没有固定的队伍,人工成本低,也可以用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获取更高利润。而我们不同,我们是一支正规的团队,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另外我有几千名兄弟要吃饭,在这种低层次的竞争中,我们必然会遭遇瓶颈。”郭克诚如是说。
恶性竞争的路越来越窄,降低成本的路走不通,接下来的路要走向何方?
“我一直相信专业的事要找专业的人来做,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是技术型的团队。”2008年,武汉高铁桩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支由技术顾问、专家小组、科研教授组成的专业研发队伍。以“技术创新”为指南,组织机械、岩土等方面的专家针对几大类基坑设备及工艺在施工中的问题,联合攻关,从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及材料改进入手,进行技术革新和发明。这个研发团队,每年都有7~8个专利研制出来。从2008年开始,“武汉谦诚”用新技术占领市场,产值成倍增长,利润率也翻番。郭克诚说:“我们再次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
郭克诚称这次的转变为“二次创业”.确实如此,从无到有,那是第一次的生存创业;而如今,从弱转强,这是竞争链上的生态创业。2010年,武汉谦诚的产值已从2006年的1.2亿提升到8个亿。
在建筑市场日趋理性的今天,技术型企业家的优势日见明显,深厚的技术背景使他们对技术及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进行产品研发,在对企业运营方向、产品目标选择做出准确把握的同时,更懂得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因而拥有远远高出只重传统技术企业的利润。
随着行业发展的回归理性,企业实现转型与升级势在必行,技术型企业家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一个有承担、有决断的企业家不应该是只顾埋头猛干的莽汉,更不应该哗众取宠,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实业。
“一路走来,我最感激的还是我的员工。我们不是国企,待遇也并非很高,但大家都心甘情愿地跟着我,这一点很让我感动。所以,我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他们。我给予他们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我们有领先的技术,我的员工能在这里学到实用的技术,即使他们从这里走出去,都能独当一面。”郭克诚深情地说。
近20年来,郭克诚一直坚持着技术创新。也许最初,他只是想在最深的黑暗里,去捕捉一道光,没有人知道结果是什么,可他只能向前。而成功,只是无数次努力后的必然!
华丽反转
把双脚放在地球上。这是郭克诚一路平稳走来的法宝,他任何时候都显得波澜不惊。他将自己的创业比作是“小脚女人’走路,步子虽小,但每一步都扎扎实实。
如今的企业家队伍中,技术出身的人并不在少数,有的为了追求利益放弃了自己的特长,有的则太过于专注技术而忘记转变角色。技术型企业家在创业初始阶段,对企业的奠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扩张,经营本身带来的规模发展,提出了更多属于市场、组织、战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时,他们需要转变角色,调整思维模式,适应企业成长的需要。
只有睿智而又大度的技术型企业家,才能通过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最终看到成功的曙光。而固执的技术创业者则一直被怎样把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所困扰。
郭克诚深谙这个道理,关于传承,他早已做好了准备。”我们在起步之初就很注重对队伍的管理,我们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只有严谨的管理制度,才能角逐于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团队不仅是个技术型团队,更是一个年轻化的团队。年轻就是优势,我们规定,员工在45岁就要退居二线,根据贡献大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才是一个良性、健康的管理体系。“
现在,郭克诚的管理团队已经成熟,48岁的他可以成功抽身退出,将目光投向别处。
他将目光转向了旅游地产,这是一个后劲十足、潜力巨大的市场。目前,他在海南、湖南韶山、湖北阳新已悄然孕育着自己的规划。
人是可以变的。郭克诚坦言。
“最初,专业以外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吸引我,现在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可以尝试把步伐迈得大一些,或许这样会走得更从容。”
如今,完美抽身的他称现在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更超脱,更淡泊,轻松做事,劳而不累。平静的海面上,感觉不到海底深处的汹涌,也许在郭克诚无波的外表下,他敏锐的触角已见缝插针式地进入了另一个潜藏的谋划。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郭克诚不追求盲目扩张的华丽,不贪图短期利益的荣耀,在平稳中见细致的惊喜谋划,无疑是一种大气魄。